对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几点思考/魏晓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9:10:14   浏览:91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几点思考

魏晓军


  刑事和解,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加害人)能积极主动地向被害人认罪、道歉,并愿意对被害人给予经济赔偿,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在取得被害人谅解后,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给予其从轻处罚的一种案件处理方法,包括经济赔偿和解和刑事责任处置两个程序过程。其目的是弥补被害人受到的伤害,被害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可以获得双重补偿,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而加害人则可以赢得被害人谅解和改过自新、尽快回归社会的双重机会。正确运用刑事和解是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刑事和解也面临着众多疑惑,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审查起诉阶段办理刑事和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目前的刑事和解,主要是围绕民事赔偿展开的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的和解、协商和交易过程,准确地说,应该称为民事和解加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把民事和解当作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或建议公安撤案或建议法院从轻减轻处罚的一个情节,在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有如下特点:    
  1、适用和解案件比例较少。在刑事和解案件中,最花时间和精力的就是做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沟通协调工作,很多案件往往是检察机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但往往得不到双方的信任,并有可能引起一方或双方的误解,认为是在包庇袒护另一方,导致和解失败,仍按普通诉讼程序进行,吃力不讨好,由于上述原因,检察机关承办人往往不愿意做刑事和解工作,而是选择按普通程序提起公诉。     
  2、处理和解案件的时间较长。由于被害人与加害人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及过程,有时对已商定好的赔偿数额会反悔,反反复复,使得办案时间普遍较长。       
  3、和解案件在处理方式上不平衡。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刑事和解尚处于探索过程中,各地适用刑事和解的模式不同,表现在经济赔偿和解和刑事责任处置两个程序上。在经济赔偿和解中,有的检察机关不参与和解,完全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有的则主持和解,有的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和解。在刑事责任处置上,有的在双方达成和解后作出相对不起诉,有的建议公安撤案,有的建议法院从轻减轻处罚。    
  二、在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面临的实践难题      
  1、检察机关的思想认识不统一。刑事和解与否成为同类案件同类情节在审查起诉阶段处理上不同的关键,有的检察人员认为与罪刑法定原则有冲突,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由此可见,是否要依法追究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应该以其是否达到法律规定的追责条件为依据,而不是以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是否达成和解为依据,“和解”并不是可以作出撤案或不起诉决定的法定充要条件。而公诉案件是国家追究犯罪的行为,是不是犯罪、怎么追究、是否追究,不以被告人认罪为前提,也不以被害人的原谅为前提。二是容易伤及法律的权威,因为和解以后,同样的案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同处理,这有违刑事法同等对待的原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问题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态度的印象,最终会影响长久的和谐,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2、检察官角色难定位。检察官们普遍对于如何摆正自己在刑事和解中的角色感到困惑。一方面,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精神的指引下,检察官有积极推动刑事和解工作的愿望;而另一方面,检察官所担负的代表国家追诉犯罪的职责又与其在刑事和解工作中的息讼做法相矛盾。鉴于检察官主持和解与其作为追诉者的身份不符,可能导致当事人产生抵触或者猜疑心理,而且检察官主持和解可能使双方的协商受到来自检察官方面的压力,不利于确保和解协议的达成反映双方的真实意愿,比如加害人可能担心不接受被害人的漫天要价会受到检察官的不利对待;被害人则可能担心拒绝与加害人协商,会使检察官做出对其不利的处理。承办人普遍对于主持和解持慎重态度。   
  3、刑事和解案件的办理与审查起诉期限及办案人员紧张相矛盾。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期限一般只有一个月,而刑事和解程序一般要经过告知、和谈、签署协议、履行协议、审批、经科室及检委会讨论、作出处理决定、宣布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从而使办案周期拉长,所花费的精力增多,这些都是检察人员不愿意启动刑事和解程序的重要原因,并直接影响刑事和解的适用率。  
  4、和解确定的解决方式单一。从司法实践看,经济赔偿成为刑事和解的唯一解决方式。经济赔偿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补偿被害人的物质、精神损失,但被害人的精神抚慰并不全能由经济赔偿代替,经济赔偿是否到位从实质上决定着刑事和解能否达成,从而在社会上容易造成刑事和解就是“赔钱免刑”或“拿钱买刑”的印象。这种单一的“以偿代刑”方式,易使一部分有钱人凭借刑事和解逃避刑事责任,使无赔偿能力的人无法选择刑事和解程序,影响法律的公平正义。     
  5、缺乏社区矫正工作的参与。现行和解机制中没有社区代表的参与,检察机关注重的是加害人是否履行了和解协议,即是否赔付被害人经济损失,而受损社会关系的修复、加害人的矫正和回归则往往不是检察机关一家所能办到的。这无疑背离了刑事和解的另一价值追求——实现犯罪者的重返社会。
  三、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程序的探索     
  1、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刑事和解案件,作为调停人。我国的《宪法》第111条第二款规定规定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具有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能。“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检察机关充当调停人不但案多人少、期限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可能会引起双方当事人的误解,而人民调解委员会正是最佳选择,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当调停人有利于公平公正和高效快捷地处理案件。
   2、社区矫正工作的参与。在刑事和解案件办理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有些刑事和解的案件并不能马上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社会关系需要慢慢恢复,有的违法行为需要慢慢矫治,有的可能需要社会帮助,在整个刑事和解的模式和程序中,检察机关不是惟一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刑事和解必须增强社区的参与力。恢复性司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实现犯罪者的重返社会。故实施恢复性司法程序后,必须关注犯罪者的矫治和回归工作,社区、学校、单位、家庭等各方要积极参与,必须注重恢复环境的建设,不能出现一“放”了之的倾向。目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在进行尝试,在不同社区中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作为代表社区利益参与刑事和解的代表人,并由其监督犯罪人按照刑事和解协议中的约定,进行社区公益活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监督下,美化公共环境、开展公益事业及服务社会福利机构等,或在犯罪人违反刑事和解,逃避责任的情况下,代表社区向检察院提起申请,要求裁决撤销原刑事和解协议,按普通诉讼程序进行。      
  3、和解内容多样化。经济赔偿应该成为通常的方式但不是必须的方式,赔偿数额参照轻伤自诉案件,明确赔偿范围,确定一个具有伸缩性的赔偿额度范围。除赔偿损失外,增加其他处置手段。笔者认为,应该从立法上增加非监禁化处置措施,如训诫、具结悔过、社会帮教、劳动赔偿、社区公益劳动等,以供刑事和解适用。对于加害人无赔偿能力的,可以适用劳动赔偿令,选择直接为被害人劳动或是参加一些有偿劳动获得的报酬全部支付给被害人的方式进行和解,这样保证给每个情节轻微的加害人同样的和解机会,保证公平公正,以防止社会上认为的刑事和解是“赔钱买刑”的错误观念的形成。    
  4、采用听证会的形式,保证和解程序的公开透明,防止权力的滥用。由案件主办人员主持,加害人及其代理人、监护人和亲属,受害人及其代理人、监护人、亲属,加害人生活社区或就读学校人员、工作单位人员参与,公开听取加害人、被害人、代理人及相关部门等人员的意见,并允许关注案件的群众进行旁听和监督,然后进行协商。符合条件的,制作刑事和解协议书,在主办人员的监督下,双方签字生效,以增加刑事和解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容提要: 白俄罗斯检察官不但拥有广泛的职权,而且享受着优厚的物质条件、完善的社会保障措施。中国的检察制度是以当年苏联检察制度为模式建立的,目前又正处在改革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刑诉法修改后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检察执行方式的转变,因而研究与之息息相关的白俄罗斯检察制度及其在独立后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可以为中国检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白俄罗斯的司法制度深受原苏联体制和模式的影响,但在独立后二十多年的民主化进程中,各方面都处在改革完善和发展之中,检察制度也不例外。本文详细阐述了白俄罗斯检察制度以及近几年来的改革动态,以期为中国目前检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改革提供一个思考的侧面。
一、检察制度的演变
(一)司法改革会议上的激烈争论
由于白俄罗斯在 1991 年前是苏联主要加盟共和国之一,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以及司法制度实行的是苏联模式。1922 年苏联建立了新的检察机关体系,[1]其组织和活动原则,尤其是其开创的法律监督模式也成为白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样本。1991 年原东欧社会主体国家体制巨变,苏联解体,独立后的白俄罗斯着手在很多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二十多年来,其经济方面正在向“市场社会主义”过渡,而政治方面确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制度。立法机关为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行政机关为总统领导下的各级政府行政机构,司法机关则包括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侦查机关。在国家独立之初,白俄罗斯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司法改革运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有关司法改革草案的讨论。
1992 年 2 月 26 - 28 日,在共和国会议上讨论了工作小组起草的司法改革草案,法律专家和执法部门的代表们参加了这次会议。[2]随后,白俄罗斯最高委员会在 1992 年 4 月颁布的法律文集中规定了几大改革的目标,如依法治国,、司法独立、民主组织原则等,以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及法律的有效实施。[3]作为与会代表之一,D.Bulakhov 认为检察机关的改革必须与这些目标相适应,并强调司法改革应成为整个国家机构总体改革的一部分。[4]另外,在这一会议上,与会代表们还对检察机关的职能和作用展开了热烈讨论。如 V.Karavai 建议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应成为检察官监督的对象,因为司法必须是独立的。他认为检察官不应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或针对法院作出决定,并认为侦查机构应集中在侦查委员会。[5]但 S.Borio 认为数个侦查机构并存将有助于执行能力的扩大。[6]而 V.Kondratyev 则建议检察机关应独立于地方政府、政府官员和政治家,并对其它机关进行监督,但合同的执行和产品质量问题应排除在检察官的职能之外。他认为检察官应享有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力以及向上一级法院抗诉不合法判决的权力(他认为抗诉权与司法独立是不矛盾的)[7]A.Artyushin 进一步详细阐述了检察机关在纠正不合法判决方面的作用,也认为检察机关应享有对法院判决的监督权。[8]V.Meleshko 认为有必要在立法中增加有关检察官之间互相协调方面的条款。[9]由上可知,在讨论立法草案会议上,与会代表们就如何规定检察官的权力及检察机关的职能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这种民主气氛无疑有利于检察制度的改革与进一步完善。经过这次立法草案会议的讨论,最终确立了必须对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进行改革的方案,此前的检察机关行使着不恰当的职能,导致其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许多重要领域内的法律执行进行有效监督,同时还强调检察机关所拥有的职权必须与其监督职能相一致。因此,最后通过的白俄罗斯《宪法》和《检察官法》都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作出了明确规定,这表明白俄罗斯的检察制度在发展中仍继承了苏联检察机关的基本模式和职能,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法律监督权的具体内容
经过立法草案会议上的充分讨论,为了确保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和统一实施,加强法治,保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依法维护国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合法利益,随后颁布的白俄罗斯宪法在第125 条规定:总检察长和他领导下的各级检察长、检察官享有监督法律权。最高委员会在 1993 年 10月 27 日颁布的白俄罗斯共和国法律文集第 2539—XII 号中也规定,作为独立机构的总检察院代表白俄罗斯对法律的实施进行监督,总检察院仅向最高苏维埃负责。检察机关所享有的法律监督权主要有:
第一,监督法律的准确、统一执行,如对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军事组织和机构、安全机关、内务部和警察部门、各种类型的商业组织、机构、政治团体、其它社会和宗教组织以及公务员和自然人等,在执行法律方面进行监督,即一般法律监督权;第二,监督犯罪的侦查活动,即对负责自侦、预审和初查工作的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第三,监督法院的诉讼活动,并对法院在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定的合法性及执行进行审查监督;第四,对经过法院判决后在监狱、拘留所或其它采取强制措施的场所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由此可见,白俄罗斯检察机关所拥有的监督权是非常广泛的,不但有权监督一般机关及个人遵守执行法律的情况,而且还享有专门的监督权。由于在改革前,白俄罗斯检察机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因此,在最近几十年的改革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事实上,从渊源上来看,这是承袭了苏联的做法。由此也可证明:“前苏联的检察制度消亡了,但是它开创的法律监督模式的检察制度仍然充满活力。正如前苏联的解体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一样,前苏联检察制度的消亡并没有宣告法律监督摸索的检察制度的终结。”[10]目前,法律监督权仍然是白俄罗斯检察机关所享有的基本职权和基础,[11]其它职权都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二、检察制度的现状
(一)组织机构和检察人员
事实上,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白俄罗斯检察制度形成以后,就一直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根据白俄罗斯法律第 2539 - XII 号《白俄罗斯共和国检察院》的规定,白俄罗斯检察机关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独立机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白俄罗斯检察院按行政区划来设置,共有六个州检察院和明斯克市检察院。在组织机构上,分为三级:总检察院、州级检察院和区(市)级检察院,其中区级检察院是基层检察院,级别最低。此外,还设有专门的军事检察、交通运输检察院和环境检察院,其级别相当于州级检察院或区级检察院。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成立或撤销地方或专门检察院等重大问题,由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根据白俄罗斯总检察长的报告作出决定。
在白俄罗斯,全国共有 2308 名检察官。最高一级为总检察院(the General Prosecutor’s Office),其内设机构,除了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办公室外,还按监督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分为数个部门,如立法监督部、审查起诉部、刑事案件与司法实践监督部等。在总检察院下面,共设置了 6 个州检察院(各州下设市或区检察院 139 个)、明斯克市检察院、交通运输检察院(下设 8 个区交通运输检察院)、军事检察院(下设 11 个军分区军事检察院)。
明斯克市检察院,其地位相当于州一级的检察院。该检察院目前有 109 名工作人员,其中 25% 为女性。在市检察院下面设 9 个区检察院。其中 Oktyabrskiy 区检察院现有工作人员 21 名,其中 15 名是检察官,每年办理 700 多件刑事案件。除区检察院外,在明斯克市郊区 Logoysk 小镇上还设有检察办公室,共有 5 名检察官,负责本地区的检察工作。
在总检察院、州检察院和明斯克市检察院以及同级别的检察院内部均设有检察委员会,其职能是讨论决定、命令和报告等,如负责检察机关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需要集体讨论决定的问题,研究较为重要的命令和指示的草案,讨论各部门领导、下级检察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总结和报告等。另外,检委会还可以召集共和国其它管理机关、监督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务人员通报法律执行问题,并要求作出解释。
(二)检察制度的特色
近二十年来,白俄罗斯一直处在转型和过渡时期,在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经济、法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也处在不断地变化完善之中,检察机关的作用和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与定位。从现状来看,其检察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检察机关享有广泛的职权。诉讼中的职权。[12]作为刑事诉讼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白俄罗斯检察机关除了享有普遍的法律监督权外,还拥有诉讼中的职权,主要包括:
审查起诉权。根据《白俄罗斯共和国检察官法》(以下简称《检察官法》)第三章第二节第24 条第十款的规定,检察长享有公诉权,既可以批准起诉书,提交法院审理,也可以中止或终止对刑事案件的审查。在白俄罗斯,公诉案件由检察长代表国家提起诉讼并出庭支持诉讼。因而,在侦查终结后,侦查员将附有起诉意见书的刑事案件移送检察长审查起诉。
案件侦查权。白俄罗斯检察机关享有侦查贪污贿赂案件的职权。总检察院内的侦查部门,通常侦查最重大的案件。所谓最重大的案件,指的是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或造成严重损失的,或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案件,但在立法上,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一部门的人员由该部门的领导、侦查最重大案件的资深侦查员、侦查员以及侦查犯罪专家组成。依此类推,区级检察院及同一级别的专门检察院负责侦查那些重要的案件,人员组成也基本类似。除此之外,从监督犯罪侦查活动的权力中还派生出参与任何一起案件的预审、初查的权力,包括检察长亲自或指派下属检察官对案件进行个别侦查或全面调查,有权从预审机关抽调任何一起案件,交由侦查部门处理,以及停止任何一名侦查人员的工作,或将案件委托侦查部门的领导交由其他侦查人员完成,也可以撤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侦查人员和预审人员,以及侦查部门和预审机关领导作出的不合法的指示,以保证对案件进行最全面、最客观的调查。
批准逮捕权。根据《检察官法》第 24 条规定,检察长享有批准逮捕令、通缉令以及采取特殊侦查措施的权力,如批准通过邮电系统查找犯罪信息、查抄犯罪证据、监听电话和其它谈话、查验电报,以及通过技术渠道传递的信息、开棺验尸、搜查尚未缉拿归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住所、进行心理咨询、解除被告人的职务等。这一权力以及实施其它处罚行为的权限由白俄罗斯总检察长、各州检察长、明斯克市检察长、各区(市)检察长、区际检察长以及相应级别的检察长行使。
此外,为了审理案件的需要,检察长还可以要求负责自侦、预审和初查工作的机关提供文件、材料和其它有关既遂和未遂的犯罪信息,以及自侦、预审和初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还可以研究并处理针对预审和初查工作人员的工作及决定提出的申诉意见,也可以将案卷退回初查和预审部门,并书面说明应做哪些补充调查,等等。
参加会议权。在白俄罗斯,检察官的地位很高,作为检察官,可以参加国家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的会议,而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则有权参加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及其下属机关、白俄罗斯政府、最高法院及其主席团、最高经济法院及其主席团的会议。此外,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各地区或专门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及其授权的检察长助理还有权参加国家管理机关和地方代表苏维埃委员会的集体会议。
检察长和检察官的职权。首先,检察长的职权。白俄罗斯总检察长领导所有检察机关的工作,并对各检察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总检察长依照法律规定发布命令、指示和指令,确定检察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应当遵守的条例和细则。此外,总检察长还负责确定由财政拨款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在总检察长以下,其它各州、明斯克市以及相同级别的检察长的职权为:负责领导相应的检察机关的工作,有权向其下属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发布命令、指令和指示。下一级的检察长,除了领导本检察机关的工作外,还有权就其所在检察机关的人员编制、干部设置问题向上级检察长提出调整意见。事实上,检察机关所拥有的一切职权,检察长都可以直接行使,如对立法机关、执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和公民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对负责自侦、预审和初查工作的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对法院的决定进行监督;对监狱、看守所、法院判决的惩罚和其它执行强制措施的机关进行监督等,为履行这些职权,《检察官法》还具体规定了相应的被监督对象和监督方法。在司法实践中,检察长可以通过提出抗诉、上报、决议、书面指示或正式命令等方式行使职权,使具体的监督能够达到实效。相关部门或人员须将抗诉审理结果、实施措施、审核结果、执行情况等书面报告检察长,如果相关人员没有执行正式警告中的要求,可按照法律程序追究其责任。[13]
检察官的职权。检察官是检察机关所拥有的职权的具体执行者。根据《检察官法》第 21 条规定,检察官享有一般的监督权,即对属于监督范围内的所有法人、自然人在执行法律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方面进行监督。具体包括:一是自由出入权。出于工作的需要,检察官在出示工作证后,可自由出入被监督的企事业单位,以便检查执法情况;二是要求提供文件权。对于被监督的单位,检察官可以要求提供文件,同时还可以要求单位的领导和其他公务人员提供由他们签署的命令、指令、决议、指示、必要的文件材料、统计资料等;三是要求解释权。检察官可以传唤公务人员、公民,并要求他们对违法的事由作出解释。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要求公务人员、公民对其收入来源作出郑重声明;四是审查决定权。检察官可以对行政违法的公民被采取的行政拘留及相应措施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可以决定释放被非执行机关非法拘留的人员。检察官在行使上述职权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查明问题、进行技术鉴定等,如发现确实存在违法情况的,可以由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就相关单位和问题提出抗议、抗诉意见或要求,直至向法庭提起诉讼。为了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同时又能防止检察权被滥用,白俄罗斯法律还规定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如青少年、老年人和受扶养人等;不得干扰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在抗议被驳回时,检察官有权向法院提起上诉;应将侦查职能与起诉职能相分离;对侦查机构的活动的监督应以刑事诉讼法为依据;在检察机关设立侦查检察官(investigative prosecutors),对侦查委员会(the Investigative Committee)中的侦查员所实施的侦查犯罪活动进行调查。
由此可见,白俄罗斯检察官所拥有的职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检察官既享有审查起诉权、案件侦查权和批准逮捕权,还拥有一般的监督权,有权对属于监督范围内的所有法人、自然人在执行法律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方面进行监督。为了使这一职权能够在现实中得到相应的实施,法律又进一步规定了检察官的自由出入权、要求提供文件权、解释权和审查决定权等,这些具体的权力使检察官在执行公务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行使法律监督权。但是,白俄罗斯的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虽然权力很大,但也不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必须依法行使。另外,对检察机关的工作,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司法监督委员会以及其它委员会可以进行监督。
第二,完善的保障制度。在白俄罗斯,要成为一名检察官,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其要求并不是最高的。通常情况下,只要是白俄罗斯公民、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具备必要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通过相关的考试和实习即可。但让人不得不说的,白俄罗斯检察官所享受的社会物质条件、法律保护和社会保护,却是世界上最为优厚的国家之一。根据《检察官法》第 40 条的规定,检察官可以享受各方面的优厚待遇。
社会物质条件。白俄罗斯检察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军衔)工资和工龄工资构成,其具体金额由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委员会规定。检察官还享有独立完成公务及强化干部业务所必须的物质条件。白俄罗斯检察官每年享有30 天的假期。在检察机关工作满10 年后,额外享有5 天带薪假期;满15年后,额外享有 10 天带薪假期;满 20 年后,额外享有 15 天带薪假期。在住房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检察官在递交住房申请后,白俄罗斯地方执行机构和管理机构须在六个月内向其提供设备完善的独立住房。检察官家庭电话安装和学龄前儿童入托入园问题依照此申请程序解决。检察机关以国家拨给的住房基金分配住房,获得住房的检察官依照协议(合同)须在检察机关工作至少 5 年。如果检察官在此期限之前离职,除因健康状况、应征入伍、女性有八岁以下孩子、检察机关撤销或减员等原因外,应全额补偿住房建造和购买费用。依照法律规定的住房配额,检察官在检察机关工作满 20 个自然年后,其家庭所居住的国家住房基金住房无偿成为其个人财产。如检察官因公殉职,按其生前住房分配原则和条件,其家属仍然有权获得设备完善的住房。
法律保护和社会保护。在白俄罗斯,作为国家权力执行者的检察官,不但在执行权力时神圣不可侵犯,而且还受到国家的特殊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身安全方面的保护。《检察官法》第 44条规定,检察院必须为检察官提供个人保险,保险事项为因执行公务而发生的身故、伤害、残疾和疾病。保险程序和获保条件由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作出规定。另外,有关检察官的诉讼,只有白俄罗斯总检察长或副总检察长可以提出,并依法追究检察官的行政责任。检察官有权保存、携带和使用枪支弹药。物质财产方面的资助。如果检察官在执行公务时死亡,或因受伤、身残、患病而最终导致死亡,检察机关在取消其职务后一年内向死者家庭或其扶养人发放一次性补助,金额为死者十五年生活费总额。检察官在职期间或离职后一年内因执行公务致残,检察机关向其发放一次性补助,金额按残废一类、二类或三类等级分为五年、四年半或四年生活费补助。检察官因执行公务而导致财产损失的,由国家财政预算全额补偿。检察官在执行公务时,凭证件有权免费使用市区、郊区及地方交通工具包括客运汽车和火车(出租车除外);派出公差时,有权优先预定宾馆房间及获得乘坐交通工具的通行证件。优厚的退休待遇。检察官可以按照劳动法规定中止劳动合同,也可以根据退休条件有权自行决定退休:男性总工龄满25 年,女性总工龄满 20 年,其中从事检察官工作至少 15 年;或者,男性满 55 岁,女性满 50 岁,同时要求男性总工龄满 35 年,女性总工龄满 25 年,其中从事检察官工作至少 8 年。在白俄罗斯,检察官离休时,国家给予其依法离休时平均工资额的 60%作为养老金。如果检察官到达退休年龄后退休,养老金依照法律特殊规定,金额不少于离休时的养老金额。检察官离退休时给予 6 个月的职务工资作为退职金。职务工资包括附加津贴,根据检察官的级别确定。检察官离休后有权受聘工作,领取养老金和全额工资。另外,当检察机关撤销或减员时,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两年以上的条件下,可获得 6 个月工资作为退职金,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获得平均工资额作为失业救济。此外,根据白俄罗斯宪法规定,总检察长的任免由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负责。总检察长向最高苏维埃报告工作。在任期内,只有在总检察长犯了罪,或身体状况不能胜任工作需要,或本人主动提出辞职时才有可能被免除职务。在总检察长下,设第一副总检察长一人,副总检察长若干人,他们的任免由总检察长与最高苏维埃协商决定。除总检察长外,各州、明斯克市以及相同级别的检察长的任免由总检察长负责,他们向总检察长报告工作;各区(市)检察长、区际检察长以及相同级别的检察长的任免由总检察长负责,由总检察长和上级检察长领导,并向他们报告工作。总检察长及所有下级检察长的任期为 5 年。
三、检察制度的主要改革方向
公正和效率,是司法制度的生命力,也是司法改革要追求的两大目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环节的检察制度,对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也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白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改革也是以有助于实现这两大目标为其主要方向的:一是提高犯罪侦查的效率;二是增强检察机关的独立性。而这两方面的改革自然会涉及到检察机构的调整与职权的行使问题。
(一)成立统一的侦查机构
为了提高侦查犯罪的效率和质量,2011 年 9 月 12 日,白俄罗斯总统下令成立统一的侦查委员会。该委员会已于 2012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运作,其目的是将过去克格勃、检察院和内务部所拥有的侦查权都统一集中到侦查委员会。这一重大改革的第一步是 2011 年 7 月 3 日颁布第 283 -3 号法律文件,将侦查机构从检察院独立出来。重组后,在总检察院,侦查部门由白俄罗斯总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担任领导,其他成员为各部门的主任和副主任、侦查最重大案件的资深侦查员和侦查员、资深的侦查犯罪专家和犯罪专家以及副检察长的助手们。与此相类似,其它级别检察院的侦查部门也作了相应的整合。第二步为成立侦查委员会。侦查委员会成立后,检察机关、内务部和克格勃三大机构内的侦查员都调到侦查委员会。2011 年 11 月 10 日颁布的第 518 号总统令颁布了独立侦查委员会条例。
尽管侦查机构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但检察官所拥有的侦查权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性的变化,检察官还是跟以前一样有权启动侦查,或者将刑事案件委托给下属的侦查机构去侦查;为了监督初查和询问的合法性,检察官仍有权要求其下属的检察官或侦查机构对刑事案件进行复审;检察官也有权担任侦查小组的领导,有权撤销侦查小组中下属检察官作出的不合法决定,等等。
事实上,白俄罗斯在进行检察制度改革时,俄罗斯的改革经验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目前,在俄罗斯,检察官对侦查委员会活动的监督仅与犯罪的侦查有关。[14]而且,检察官在监督侦查机构的活动方面,更加侧重于对侦查活动本身的公正评估,而不是预防侦查员活动出现错误,预防错误的责任已由侦查部门的领导来承担。[15]这些变化,白俄罗斯已作了借鉴。但是,从《白俄罗斯共和国刑事法典》不断修订的内容来看,白俄罗斯又正在试图逐步摆脱苏联刑事法制的影子而进一步向欧洲刑事体系靠拢,与此同时,还在不断地打造着自己国家的刑事法制特色。[16]
(二)对一般监督权的限制
在白俄罗斯近几年的检察改革中,另一重大的改革措施是对一般监督权的限制。2009 年 10 月 16日颁布的白俄罗斯总统令第 510 号规定,检察官不能对一些私人企业进行检查,如才注册两年的私人组织和企业,设立的分公司获得税号不满两年的以及总统令中提到的一些其它组织。其它企业和组织是否需要检察官的检查也视其危险程度而定,危险程度高的,可以每年检查一次,危险程度低的,可以每 5年检查一次,其目的是为了不干扰这些企业和组织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如遇特殊情况,总检察长或副检察长可以作出突击检查的决定。另外,该总统令还进一步规定了严格的启动程序和检查程序。这些规定适用于所有的检察机关,这就意味着白俄罗斯检察官对执法活动的一般监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企业和组织的业务活动免受无理由的检查。这可以看作是苏联检察官监督模式对欧洲检察官监督模式的一种妥协。
尽管目前预言白俄罗斯的改革效果还为时尚早,但可以期待的是对侦查机构的执法活动监督将更加独立、也更加有效。另外,法律对检察官的一般监督的限制也有助于提高监督的合法性。因此,在白俄罗斯,其改革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检察机关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二是检察官的一般监督权范围正在缩小。目前,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正在进行之中。
四、对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启迪
(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一个国家的法制现状,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历史自然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如果你不知道历史,就不知道未来。白俄罗斯目前的司法制度,无疑与曾经是苏联一部分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相对来说,在俄罗斯的强势阴影下,中国的学界和实务界对白俄罗斯这个国家,尤其是它的司法制度了解得并不多。作为一个前社会主义国家,独立后已过去了近二十年,但因其地处内陆,自然资源贫乏,整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而且这两年因通货膨胀,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艰辛。即便如此,首都明斯克的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百姓友好和善,而且检察官和法官们个个精神饱满、爱岗敬业,并颇为自己的职业而深感自豪,这自然与国家对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对检察官的特殊优待密不可分。
尽管独立后的白俄罗斯因经济发展缓慢而国库并不殷实,但该国十分重视检察机关的建设,突出表现在检察机关的经费及物质技术保障均由国家财政预算承担。检察机关支付检察官的基本工资、交通费用和住房费用,有关专家、翻译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劳动报酬,也由国家预算支出。同时,《检察官法》还规定,地方执行机关和管理机关应当为当地检察院租用办公场所和通讯设备;检察机关的交通工具和技术设备由白俄罗斯政府集中保障,费用由国家预算担负。因此,作为国家机构之一的检察机关,各级检察长们根本无需为本单位的办案经费短缺、办公场所拥挤和技术设备落后而担忧,更无需为筹集相关的资金而绞尽脑汁、四处求助,再加上各级检察长的任命也无需经过地方官员的点头同意,因而,其检察权的行使就不必受制于地方政府和那些领导们,检察权的独立才真正有了物质上和权力上的双重保障。白俄罗斯的检察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权力之一,享受广泛的一般监督权,而且在实践中,运行良好,这无疑值得深思。
(二)优厚超强的物质保障
由于国家对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白俄罗斯检察官也相应地享受着丰厚的物质条件和超强的安全保障。事实上,鉴于检察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和重要性,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对检察官的职务保障制度都十分重视,给检察官提供了切实的人身安全保障和丰厚的物质条件,如韩国、德国等。但条件最好的要数俄罗斯、白俄罗斯了,这自然与它们都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那段历史有关。在白俄罗斯,作为一名检察官,既享有高工资待遇,又享受完善的保障措施,可以说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至住房保险、小至电话出行,国家都为你安排得妥妥帖帖,眼前无生活之虑,身后无后顾之忧。无疑,检察官的福利待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职业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这也是白俄罗斯检察官在社会中享有极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威信的关键因素之一。相比之下,在中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数年来快速持续发展且跃居世界第二的前提下,中国检察官的待遇则有待适当地提高,以便能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抗腐败免疫能力。
(三)适合国情的检察改革
由上可知,白俄罗斯对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从其国情出发渐进式进行的,而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倒塌而一下子就废除以法律监督为特色的检察制度,而是慢慢地缩小一般监督的范围以提高监督的实际效果,同时还采取机构合并的方式以提高侦查效率。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部分,检察制度具有卓异的多样化的特色,肇因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特性等社会、人文因素,世界范围内几乎难以找到完全一致的检察制度,各国检察制度或貌合神离,或形殊神似,呈现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千差万别的面貌。”[17]也就是说,不但各国检察官所拥有的职权大不相同,而且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也差别甚大,如意大利的检察机关就设在审判机关内,其组织制度与审判机构的组织制度完全平行对应;[18]而英国的皇家检察总署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成立,但全国的检察机关却是按地域划分自成一体的独立机构;美国则因联邦制的原因,其检察机关的职能、机构、规模等更是五花八门、异常复杂。因此,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检察机关模式,尽管相对而言,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的职权要远大于仅以公诉为主要职能的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察机关,但说到某一国家,究竟哪种模式甚或赋予检察机关以多大的职权才合适,这自然要视一国的具体国情及司法传统而定,同时还要遵循司法权的发展规律,需要统筹兼顾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具体到中国当前的检察制度与工作机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问题,首要一点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发展形态。目前,不但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凸显时期,整个世界也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显示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变化,一超多极的格局虽未根本改变,但美国的霸权已日渐式微,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平发展的力量正在逐步壮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的社会主义正在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19]与之相适应,作为中国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检察制度,也必须以服务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最高宗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之路,绝不能以某一国或某一法系的检察制度模式为标准而削足适履,尤其是在刑诉法修改以后,更要真切地认识到检察机关在新时期面临的种种挑战和检察执行方式的转变,如职务犯罪侦查方式的转变、审查逮捕、公诉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及诉讼监督方式的转变等;[20]与此同时,在改革和完善检察机关的职能和工作机制方面,如是否应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21]是否应设置行政公诉制度、[22]是否应建立检察案例指导制度,[23]等等,都应立足于目前中国的国情,充分考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独特性和司法制度的中国特色,[24]自觉遵循司法制度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深入调研和了解实践需要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改革和完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供水管理规定的通知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景府发[2006]7号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德镇市供水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景德镇市供水管理规定》已经2005年12月28日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理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OO六年元月十七日


景德镇市供水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和江西省《城镇供水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本规定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它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规定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本单位和居民提供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

第三条 凡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工作的企业和使用城市供水的用户,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政府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将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鼓励城市供水、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节约用水的现代化水平。

第六条 市建设局主管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县(市)建设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供水工作。

第七条 对在城市供水、节约用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城市供水水源管理



第八条 市、县(市)政府应组织城市规划和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九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第十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根据我市情况合理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十一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
城市地下水资源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凡开采地下水必须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装表计量,按规定缴纳地下水资源费。

第十二条 由市、县(市)政府协商提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报省政府批准。

禁止向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体排放污水。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体的活动。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设置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排除或限期治理。

对生产饮用水地表水源应当加强保护。

第十三条 做好昌江和南河上游污水排放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水厂源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标准。



第三章 城市供水工程管理



第十四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进行。

第十五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

第十六条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城市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应当同时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其工程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供水工程建设投资,需要增加城市公共供水量的,应当将其供水工程建设投资交付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其统一组织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八条 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距离防护范围内,按照各类技术规范的要求,禁止建造房屋和构筑物、埋设线杆和各式电缆、挖坑取土、堆放物品、种植乔木等危害城市供水安全的活动。
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安全距离防护范围内搭盖棚亭,种植花灌木和草坪等应征得供水企业的同意。因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维修和工程施工,需要迁移或消除在原有城市公共供水设施规定的安全距离范围内的花灌木、草坪、修建的各类设施、堆放的物品,供水企业不负赔偿责任,但在施工前应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四章 城市供水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必须经资质审查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证后,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资质审查办法按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二十一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工作,确保供水管网的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高层建筑、局部高地以及对水压有特殊要求的,由用户自行加压解决)。
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第二十二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施维修等原因确需要停止供水的,应经主管局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灾害或者停电等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或事故发生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主管局。

第二十三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应当实行职工持证上岗制度,具体办法按建设部会同人事部制定的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凡需新装、改装、迁移供水设施的用户应向供水企业提出申请,单位用户并提供接水场地平面图、设计图、用水量等资料,经审查同意并办妥规定的手续后,由供水企业派员进行接水施工,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供水,其所需一切费用由用户承担,收费标准按市、(县、市)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计取。
接水工程需要破路和处理障碍物(如下水道、煤气管道、电缆、建筑物等)时,由用户向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并承担费用。

第二十五条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的收费标准按时缴纳水费。

第二十六条 用户对交纳水费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水费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向供水经营企业提出异议,供水经营企业应当自接到异议之日起7日内核实并书面答复用户,逾期未做答复的,视为异议成立。

第二十七条 用户应当节约用水,用户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节约用水设施,禁止使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二十八条 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强制检定的工作量器具强检形式及强检适用范围表》规定的检定规程,执行在用贸易结算水周期强制检定制度。

第二十九条 计量标准必须按说明书或计量规程规定的要求使用、操作,按用水类及规格确定周期。即:生活用水,DN15~25mm为6年,DN32~50mm为4年,到期轮换,工业用水(含其它类型用水)按周期采取检定,DN15mm为5年,DN20~50mm为3年,DN80~100mm为2年,DN150mm为1年。

第三十条 供水企业应按计量要求,加强对水表的管理,定期维修、校验,当水表失常或无法抄见时,非用户责任的,当月用水量按前3个月平均月用水量或参照往年同期水量,结合当前实际用水情况,会同用户商定;如是用户故意损坏,按前3个月平均用水量2倍计收水费。若用户对水表运转有异议,可要求检验水表,校验结果超过误差标准±5%的,当月水费按校验结果予以更正,符合标准的,由用户交付校验费,收费标准按照国家、省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计收。

第三十一条 用户用水应当实行分类计量,不同用水性质的用户共用一具水表的,按最高类别计收水费,或由供水企业按不同性质用水量确定比例收取水费,用户改变用水性质必须经供水企业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二条 市消防部门应随时统计使用消防栓的水量,按月向供水企业报送消防用水量,消防部门生活及冲洗车辆用水应另行安装计量水表,非火警需要不得启用消防栓,居民小区的消防栓应装表计费。

第三十三条 禁止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第三十四条 城市供水应按供水成本加税费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水费标准,居民生活用水按保本微利的原则定价,实行分级加价收费,消防、环卫和绿化用水按成本价收费,其它用水合理计价。
城市供水价格制定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章 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



第三十五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对其管理的城市供水的取水口、泵站、输水管网、进户总水表、净(配)水厂、公用水站等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六条 用水单位自行建设的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户外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经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交其统一管理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七条 供水企业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两侧1米以内不得堆放物件、植树,不得进行有害供水管道及设施安全的行为。
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两侧(口径300毫米以下管道两侧各2米内,口径300毫米以上管道两侧各3米内),禁止挖坑取土或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修建与公共供水管道并行或交叉的地下管道及设施,应严格执行城市管理设计规范的规定,不得危害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不得影响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使用、维护、检修。

第三十八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建设局批准,到供水企业办理手续,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第三十九条 涉及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向城市供水企业或城建档案馆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施工影响城市公共供水安全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该保护措施应经供水企业同意。或者由供水企业实施,但施工费用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承担。

第四十条 禁止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的,必须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管道连接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禁止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第四十一条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发生跑水、漏水事故,供水企业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抢修。对影响抢修的其它设施,供水企业可采取应急措施,抢修后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公安、交通、市政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予配合。供水企业在抢修或维修供水设施时应对现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道路维护单位接到供水企业修复的通知后,应当及时修复路面。

第四十二条 供水企业注册水表及其以外的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统一经营管理,供水企业应当定期检查维修。注册水表以内的用水设施,由用户(房屋产权单位或产权人)负责维修管理。

第四十三条 由于特殊原因用户自行投资铺设的输水管道、计量水表及其它表外设施,竣工后经供水企业同意联网均应移交供水企业统一管理、使用和维修。计量水表以后的供水设施产权属用户,由用户维修管理,计量水表和表箱由用户负责保护。水表由供水企业负责正常维修、校验,但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四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或者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依法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县级以上行政政府批准,可以停业整顿。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一)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二)擅自停止供水或者不履行停水通知义务的。

(三)未按照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者在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抢修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依法处以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

(三)违反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兴建城市供水工程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依法处以罚款:

(一)盗用供水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二)擅自转供公共供水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三)阻挠或者干扰供水设施抢修工作的,责令其改正,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经市或者县(市)政府批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

(一)用户应在规定时间交付水费,逾期按每日加缴1%的滞纳金(不足0.5的按0.5元计收),拖欠3个月不交费的,供水企业有权暂时停止对其供水,直至缴清水费。

(二)私自移动、拆除、损坏、窃取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

(三)在规定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供水设施安全活动。

(四)擅自启用市政消防栓或破坏市政消防栓。

(五)直接在公共供水管道上接装水泵抽水。

(六)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直接连通。

(七)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道与公共供水管道直接连通。
有上述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行为情节严重的,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供水企业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窃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

(二)破坏城市公共供水设施造成严重危害的。

(三)阻碍供水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阻挠供水企业工作人员抢修、维修、施工、验表、收费等正常经营活动的。

第四十九条 建设工程施工危害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危害活动,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依法赔偿损失,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要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政府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市辖区内发生重特大水污染事件的,依照有关程序启动景德镇市《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6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