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4:45:01   浏览:88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沈阳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
沈阳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充分发挥城市排水设施效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根据国家及省有关规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根据国家及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排水设施,系指城市规划区内国家投资兴建、城建部门主管的市政公共排水设施及城市防洪设施(以下简称排水设施)包括: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
(二)污水、雨水泵站;
(三)污水、雨水管道、暗渠(以下简称管渠)、检查井、雨水井及其附属设施;
(四)防洪堤坝、运河、明渠、涵洞、闸门、蓄水库及其附属设施等;
(五)排水设施维修养护作业用地。其范围是:管渠和邻近铺设的其它专业设施之间的规划允许间距及批准的已有管线实际间距的二分之一米;明渠护坡脚外5米以内;蓄水库、闸门、涵洞、检查井、边缘外5米以内;雨水井边缘外1米以内。
第三条 市城市建设管理局为排水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排水设施实施统一管理。排水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管理,由市城市建设管理局委托市政排水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 排水设施是城市公用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使用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并有权对损坏排水设施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 排水设施管理
第五条 排水户管接设管理实行排水管理部门审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原则。接设户管须交纳接设费,接设费交至所接排水设施的管理部门。
第六条 排水设施及其用地禁止下列行为:
(一)圈、压、占、构筑、开沟、挖洞、取土、采砂、埋尸、建窖、打井、开荒栽种植物、放牧、堆放物料、设置广告等及其它使用占地;
(二)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立杆架线、敷设管道、缆线等;
(三)设闸、立坝截水,安泵抽升,加压排水;
(四)倾倒垃圾、残土、粪便、冰雪、易燃易爆物品及其它废弃杂物等;
(五)私自接设管道排放污水;
(六)漂洗物品、生产作业等;
(七)私自拆动、取用、损坏或堵塞排水设施;
(八)排放含有弱化排水功能的物质和对排水设施具有腐蚀作用的污水;
(九)其它危害排水设施的各种行为。
第七条 由于规划、建设等原因,确需占用、改建现有排水设施时,须经排水管理部门同意,并由排水管理部门负责统一设计、改线、移建,按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建设规范标准施工。占用、改建排水设施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八条 经规划审批的工程,因施工涉及排水设施及其用地时,须到排水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在施工中须服从排水管理人员为确保排水设施完整的监理指导。因施工损坏排水设施,应按规定缴纳设施补偿费。
第九条 由于建设等原因,需临时向排水管渠排放废水或地下水时,须到排水管理部门办理准排手续,缴纳排放费后方可排放。
第十条 因故确需临时压占排水设施或用地时,须到排水管理部门办理临时压占手续,缴纳临时压占设施费、补偿费后方可压占。压占时不得使砂石、垃圾、残土、灰浆等杂物进入排水设施。
第十一条 单位或个人确需向排水设施接设专用排污户管,须到排水管理部门办理接设手续,并缴纳接设费。
接设户管者在办理接设手续时须向排水管理部门提报排水量、水质成分和废水处理设施设计等资料。
第十二条 经批准接设户管者必须严格按照排水设施的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工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按规定时间排放污水,并接受排水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及日常使用的监理、指导。
第十三条 排放单位如扩建、改建或改变生产工艺、转产等使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须事前向排水管理部门申报。凡因排放超标准污水造成排水设施腐蚀、堵塞、坍塌等后果的,排放单位应按本办法规定标准交纳被损坏设施补偿费。
第十四条 排水管理部门在审批接设手续时,须严格遵守污水、雨水分流制原则。雨水井中严禁接设户管。
第十五条 批准接设的户管需遵循管道坡度自流原则,不得采取加压措施。
第十六条 批准接设的户管与排水干线的接设井之间,必须设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沉淀或化粪、过滤等设施。
第十七条 单位或个人所接户管与市政管道连接点以上设施产权归承担建设费用者所有。产权单位或个人负责对其所有的排水户管设施及时清掏维护管理,因使用维护管理不善造成事故的,责任由产权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十八条 现有与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不符的户管,其产权者应根据本办法规定和排水管理部门的要求,在限期内完成改线或增设化粪、沉淀、过滤等设施工程。逾期未完成者,排水管理部门可从最后期限次日算起,每月收取产权者百米管道维护费5-10倍的维护补偿,用于
城市排水设施的维修和养护。
第十九条 对拒绝按本办法规定缴纳应缴费用者,排水管理部门有权终止其对排水设施的继续使用。
第二十条 接设、清掏、维修户管设施确有困难的用户,可委托所在地区的排水管理部门施工,并按规定标准交纳施工费。
第二十一条 排水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察队伍和管理人员依法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监察管理。
第二十二条 监察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应按规定佩戴标志,持证上岗,文明执勤。

第三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三条 对举报破坏、盗窃排水设施行为的有功人员要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四条 对认真保护排水设施并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者,除责任其立即改正,赔偿损失外,并处以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其违章行为相对应的罚款标准处以2-5倍罚款。对不服从管理者,管理部门没收其工具和所有违章物,触犯刑律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因施工损坏排水设施且不服从管理的,排水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施工。因施工损坏排水设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施工者承担。
第二十七条 对破坏或盗窃排水设施及其附属物件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排设施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本办法执行公务,尽职尽责,不得玩忽职守,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违者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对妨碍、阻挠管理人员依执行公务或辱骂、欧打管理人员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
期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一条 按本办法规定所收取的各项管理补偿费用,均作为排水设施管理专项收入,用于排水设施的维修、养护,不得挪作它用。收缴的各项罚款足额上缴同级财政部门。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城镇排水设施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沈政发〔1987〕43号文件中有关排水设施管理和防洪设施管理部分同时废止。
附:
(一)损坏排水设施补偿收费标准
(二)占用排水设施及用地补偿收费标准
(三)户管接设收费标准
(四)违章罚款标准

附件一:损坏排水设施补偿收费标准
----------------------------------------------------
|顺号|设 施 名 称 | 规 格 |单位 | 价格(元) | 备注 |
|--|--------|-----------|---|-------|--------------|
|1 |检查井井盖 |φ700(MM) | 套 | 370 |井盖170元,挖掘费另计 |
|--|--------|-----------|---|-------|--------------|
|2 |雨水井箅子 |400×600(MM)| 套 | 200 |井箅子110元,挖掘费另计 |
|--|--------|-----------|---|-------|--------------|
|3 |暗渠井盖板 | 钢筋砼板 | 块 | 960 | |
|--|--------|-----------|---|-------|--------------|
| | | | | |根据损坏程度按比例收取。挖掘|
|4 |检查井井壁 | 砖砌井(圆型) | 座 | 1500 | |
| | | | | |费另计 |
|--|--------|-----------|---|-------|--------------|
| | | | | |根据损坏程度按比例收取。挖掘|
|5 |检查井井壁 | 砖砌井(方型) | 座 | 2120 | |
| | | | | |费另计 |
|--|--------|-----------|---|-------|--------------|
| | | | | |根据损坏程度按比例收取。挖掘|
|6 |检查井井壁 | 砼 井 | 座 | 4000 | |
| | | | | |费另计 |
|--|--------|-----------|---|-------|--------------|

| | | | | |根据损坏程度按比例收取。挖掘|
|7 |雨水井 | 砖砌井 | 座 | 400 | |
| | | | | |费另计 |
|--|--------|-----------|---|-------|--------------|
| | | | | |根据损坏程度按比例收取。挖掘|
|8 |雨水井 | 砼 井 | 座 | 800 | |
| | | | | |费另计 |
|--|--------|-----------|---|-------|--------------|
| | | | | 工程造价 | 2|
|9 |排水管渠 | 按管径 | M | |另收破路补修费110元/M |
| | | | | 的2倍 | |
|--|--------|-----------|---|-------|--------------|
| | | | 2 | | |
|10|砌石护坡 | |M |300-500| |
|--|--------|-----------|---|-------|--------------|
| | | | 2 | | |
|11|土护坡 | |M | 10-20 | |
|--|--------|-----------|---|-------|--------------|
|12|方 砖 | | 块 | 2-5 | |
|--|--------|-----------|---|-------|--------------|
| | | | | 工程造价的 | |
|13|涵洞闸门总体结构| | 处 | | |
| | | | | 1-3倍 | |
|--|--------|-----------|---|-------|--------------|
| | | | | 工程造价 | |
|14|损坏其它未列设施| | | |按设施损坏程度 |
| | | | | 1-3倍 | |
----------------------------------------------------

附件二:占用排水设施及用地补偿收费标准
------------------------------------------
|顺号| 设 施 名 称 | 单位 | 价格(元) | 备 注 |
|--|-----------|----|-------|------------|
|1 | 压占检查井、雨水井 | 座 | 100 |妨碍养护作业,每月缴一次|
|--|-----------|----|-------|------------|
| | | 2 | | |
|2 |压占排水管渠、明渠用地|M /日| 0.10 | 半年以内 |
|--|-----------|----|-------|------------|
| | | 2 | | |
|3 |压占排水管渠、明渠用地|M /日| 0.20 | 半年至一年 |
|--|-----------|----|-------|------------|
| | | 2 | | |
|4 |压占排水管渠、明渠用地|M /日| 0.40 | 一年以上 |
|--|-----------|----|-------|------------|
| | | 2 | | |
|5 | 占用水库用地 |M /日| 0.50 | 半年以内 |
|--|-----------|----|-------|------------|
| | | 2 | | |
|6 | 占用水库用地 |M /日| 0.10 | 半年至一年 |
|--|-----------|----|-------|------------|
| | | 2 | | |
|7 | 占用水库用地 |M /日| 0.20 | 一年以上 |
------------------------------------------

附件三:户管接设收费标准
----------------------------------------
|顺号| 设 施 名 称 | 结 构 |单位|价格(元)| 备 注 |
|--|---------|-------|--|-----|--------|
|1 | 检查井 |砖砌井(圆型)|处 |1500 | |
|--|---------|-------|--|-----|--------|
|2 | 检查井 |砖砌井(方型)|处 |2120 | |
|--|---------|-------|--|-----|--------|
|3 | 检查井 | 砼 井 |处 |4000 | |
|--|---------|-------|--|-----|--------|
|4 | 明 渠 | |处 | 100 | |
----------------------------------------

附件四:违章罚款标准
-----------------------------------------
|顺号| 违 章 项 目 | 单位 |价格(元) | 备 注 |
|--|----------------|----|------|-------|
|1 |圈、压、占窨井 |处/座 | 50 | |
|--|----------------|----|------|-------|
|2 |圈、压、占雨井 |处/座 | 30 | |
|--|----------------|----|------|-------|
| | | 2 | | |
|3 |圈压占其它设施及用地 |M /处| 30 | |
|--|----------------|----|------|-------|
|4 |往检查井接管 | 次 | 500 | 限期拆除 |
|--|----------------|----|------|-------|
|5 |往雨水井接管 | 次 | 300 | 限期拆除 |
|--|----------------|----|------|-------|
| | | |设施补偿费 | |
|6 |往管渠插管接头 | 次 | | 限期拆除 |
| | | |的1-3倍 | |
|--|----------------|----|------|-------|
|7 |对管渠有腐蚀、固稠、淤塞等 | M | 200 | |
|--|----------------|----|------|-------|
|8 |向排水设施排入粪便 |次/车 | 200 | |
|--|----------------|----|------|-------|
| |往检查井、雨水井倾倒冰雪、易燃易| | | |
|9 | | 次 | 30 | |
| |爆残液、粪便杂物 | | | |
|--|----------------|----|------|-------|
|10|泥浆流入雨水井 | 次 | 30 | |
|--|----------------|----|------|-------|

|11|盗窃窨井盖 | 个 | 300 | |
|--|----------------|----|------|-------|
|12|盗窃雨水井箅 | 个 | 200 | |
|--|----------------|----|------|-------|
| | | 3 | | |
|13|取 土 | M | 50 | |
|--|----------------|----|------|-------|
| | | 3 | | |
|14|采 砂 | M | 100 | |
|--|----------------|----|------|-------|
| | | 3 | | |
|15|挖 洞 | M | 300 | |
|--|----------------|----|------|-------|
| | | 2 | | |
|16|开沟建窖 |M /次| 100 | |
|--|----------------|----|------|-------|
|17|埋 尸 | 具 | 200 | |
|--|----------------|----|------|-------|
|18|打 井 | 眼 | 500 | |
|--|----------------|----|------|-------|
| | | 2 | | |
|19|开 荒 | M | 5 | |
|--|----------------|----|------|-------|
|20|放 牧 | 头 | 5 | |
|--|----------------|----|------|-------|
|21|加压排水 | 次 | 500 | |
|--|----------------|----|------|-------|
|22|设闸立坝截水 | 处 | 50 | |
|--|----------------|----|------|-------|
| | | 2 | | |
|23|生产作业 |M /处| 50 | |
|--|----------------|----|------|-------|
|24|漂洗物品 | 次 | 20 | |
|--|----------------|----|------|-------|

|25|埋没杆柱、缆线 |次/根 | 200 | |
|--|----------------|----|------|-------|
| | | 2 | | |
|26|设置广告 | M | 50 |按广告版面计算|
|--|----------------|----|------|-------|
| | | 2 | | |
|27|建 房 | M | 20 | |
|--|----------------|----|------|-------|
| | | 2 | | |
|28|排卸垃圾废弃物 | M | 300 | |
|--|----------------|----|------|-------|
|29|破坏其它市政设施 | |造价2-3倍| |
-----------------------------------------



1993年6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眉山市行政调解工作规定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眉山市行政调解工作规定的通知

眉府发〔2011〕1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开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级各垂直管理单位:

《眉山市行政调解工作规定》已经市政府第1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眉山市行政调解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行政机关主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行政调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政策,对与本机关行政职权有关的纠纷,通过疏导,促使各方当事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解决矛盾纠纷的一种行为。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府各部门、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其他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调解与本机关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纠纷,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行政调解的范围:

(一)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与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

(二)上级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纠纷进行调解。

第五条 行政调解工作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自愿原则。在各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合法原则。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

(三)中立原则。行政机关不得偏向任何一方,既要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说服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相互理解。

(四)积极主动原则。行政机关发现职权管辖范围内出现的纠纷,应积极主动向各方当事人表明组织行政调解的态度,并尽量说服当事人接受行政调解。

(五)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行政机关对与本机关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纠纷负责调解。

第六条 经行政机关调解达成的行政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行政调解协议。

第七条 在行政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解。

(二)申请有关行政调解人员回避。

(三)表达真实意愿。

(四)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八条 在行政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承担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二)遵守调解规则。

(三)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

(四)自觉履行调解协议。

第九条 行政机关调解纠纷,应当防止矛盾激化。

第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行政调解室,确定行政调解协调机构和人员,并在办公场所适当位置公布调解人员名单。

第二章 行政调解的启动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调解矛盾纠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调解对象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二)该矛盾纠纷与本机关行政职权有关。

(三)当事人有行政调解的意愿。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主动调解矛盾纠纷,并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主动告知当事人有申请行政调解的权利。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当事人的书面或口头申请启动行政调解程序。一方当事人人数在5人以上的,申请时应当确定1至3人参加行政调解。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征得各方当事人的同意后,启动行政调解程序并及时告知当事人。

行政机关收到行政调解申请后,应当认真审查有关材料,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启动行政调解程序并及时告知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不同意行政调解,或者虽然同意行政调解,但不属于行政调解范畴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解决纠纷的渠道。在未启动行政调解程序前,矛盾有可能激化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缓解疏导措施。

第十五条 对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都收到行政调解申请的,由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办理;对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的,由先收到行政调解申请的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机关对管辖权产生争议的,由同级政府法制机构指定管辖。

第十六条 行政调解程序启动后,调解人员应当提前将行政调解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

第三章 行政调解的进行

第十七条 对重大复杂的争议案件,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主持行政调解;其它争议案件,由行政机关行政调解工作人员进行行政调解。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调解纠纷,根据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专业人才或者其他个人参加,被邀请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予以支持。调解跨区县、跨单位的纠纷,相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共同做好行政调解工作。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调解纠纷,应注意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第二十条 调解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纠纷处理的。

当事人发现调解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调解人员认为自己不宜调解本纠纷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

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调解人员的回避。

第二十一条 行政调解开始时,调解人员应当宣布行政调解纪律,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宣布行政调解人、记录人的身份,询问当事人是否要求回避。

第二十二条 在行政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如实陈述自己的观点,不得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影响行政调解正常进行。否则,由公安机关依法严肃处理。调解人员依据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及本行政机关在行政调解过程中收集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找准纠纷的焦点和各方利益的连结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促使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引导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行政调解协议。

第二十三条 行政调解达成协议的,由各方当事人签订行政调解协议书。行政调解协议书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行政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字之日起生效。行政调解协议书一般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调解机关名称、调解主持人及各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纠纷事实、争议焦点及各方责任。

(三)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

(五)当事人、调解人员以及其他参加人员签名。

行政调解协议书由各方当事人分别保留一份,行政机关存档一份。

第二十四条 属于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纠纷,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处理。经行政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终止行政调解。根据案件性质,告知当事人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达成行政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继续申请行政调解或寻求相关法律救济途径。

第二十六条 争议涉及第三人的,应当通知第三人参加。行政调解结果涉及第三人利益的,应当征得第三人同意,第三人不同意的,终止行政调解。

第二十七条 行政调解应当自启动之日起二个月内终结。遇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行政调解案件要按年、月、日归档编号,做到一案一档。文书顺序应为:

(一)行政调解卷宗目录。

(二)行政调解申请书或口头申请笔录。

(三)行政调解告知书。

(四)有关证据材料。

(五)行政调解协议书或行政调解终结材料。

(六)送达回证。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调解时,需要当事人所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配合的,可以向当事人所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发出邀请。当事人所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接到行政机关邀请后,应当指派调解员配合行政机关开展调解。人民法院在进行司法调解时,需要行政机关配合的,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积极配合。

第四章 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条 对在行政调解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行政调解人员,行政机关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受理行政调解申请,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职责,贻误纠纷调处时机,造成恶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由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调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行政调解工作由各行政机关负责,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对市县政府所属部门行政调解工作进行指导。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眉山市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本网声明:任何网站如需转载本频道文章,敬请注明出处。传统媒体如登载本频道文章,请与本频道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付稿费与作者。如未经许可擅自使用稿件,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油毡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农业部


油毡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农业部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农业部发布)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和条例》和原国家经委发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国生产各种油毡产品的企业。
第三条 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和监督工作
(一)在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的领导下,由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负责全国油毡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和监督工作。其中:乡镇油毡企业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和监督工作由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联合办公室负责。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在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含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联合办公室。下同)和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指导下,负责本地区油毡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初审、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 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
(一)必须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并且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与营业执照相符。临时营业执照不能申请。
(二)有必要的生产工艺装备、检测手段、技术力量和组织机构(年生产能力10万卷以下的企业在具备必要的生产控制手段后,只要联合、分片建立了物理检验室或油毡产品由化验室符合条件要求的工厂代检,亦视为化验合格)。
(三)出厂油毡质量和名称、标号、规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部颁标准)。
(四)联营企业各分厂必须自身达到有关规定条件方可取得生产许可证。
(五)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按“油毡生产许可证工厂审查考核办法”审查考核合格。
第五条 申请和审批
(一)企业申请
申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填写申请书,经企业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单位)对申请同意并签署意见后,向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提出申请,同时缴纳生产许可证申报费用。
(二)地方审查
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对上报的企业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审查合格后(不合格的退回),即通知检验单位安排抽检样品,检验合格才对企业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报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签署意见后,上报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三)部门抽检
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对审查合格的企业组织抽检,经抽检合格的企业,颁发该产品生产许可证。并将抽检结果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室,同时抄送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和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四)登报公布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对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分批登报公布。
(五)限期整顿
经审查或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分别由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逐级通知该企业,并提出整改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允许企业在半年内整顿,再次提出申请,再经审查、抽检仍不合格,则取消其申请资格。
第六条 产品质量检验
经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技管许发(1989)29号文批准的各省、市级建筑防水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在同级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领导下,负责本省、市油毡企业的抽样、检验工作;未经批准检验油毡产品的省、市,由国家建材局建筑防水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负责抽检工作,并提出检验报告,交企业所属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由省质检站检验的企业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允许在一个月内向国家建材局建筑防水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申请重验,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七条 审查员的选派
油毡生产许可证审查员分国家级审查员和省级审查员,分别由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选派,审查员必备条件按《管理办法》的附件二《发放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守则》规定选派,要求如下:
(一)审查员可以从建材、乡镇企业管理部门、油毡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油毡企业中挑选工作负责、经验丰富的油毡专业人员担任。
(二)国家级审查员:由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直接聘任或由各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推荐。经批准后,由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正式聘任。国家级审查员由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颁发聘任书及证书。
(三)省级审查员:由各省市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选派根据本地区工作量大小组成若干审查小组。每组审查员不得少于三人,企业主管部门应派员参加,省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负责组织审查工作。
第八条 颁发的油毡生产许可证自批准日期起,有效期为5年。
第九条 取得油毡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其油毡包装上注明油毡生产许可证的标记、编码和批准日期。
油毡生产许可证的标记和编码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填写。具体规定如下:
(一)油毡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为:
(1)XK23-016-000□
其中:X--代表许(Xu);
K--代表可(Ke);
23--发证部门编号;
016--油毡产品编号;
000□--生产许可证编号。
(二)《管理办法》附件一规定:国家建材局发证部门编号为“23”
(三)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规定:油毡生产许可证的产品编号为“016”(见下)
KX23-016-000□
第十条 企业主管部门、各级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油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要对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及产品进行经常性监督。凡发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及时报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经调查核实后,注销其油毡生产许可证。具体情况如下:
(一)质量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劣,将未经检验的产品出厂,限期整顿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二)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三)因油毡产品质量问题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四)将油毡生产许可证或印有生产许可证标记的包装纸转让给其他企业使用的。
第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公布后,各油毡企业应积极提出申请,逾期不申请或申请后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产品视为“无证产品”。新建和转产油毡的企业试生产一年内必须申请。
第十二条 获得油毡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如因故转产或确定产品淘汰时,原产品生产证即告失败,并交回发证单位。企业不得以改型产品为名,冒用过去申请的编号,也不得自行在产品编号上附加尾号。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由国家建材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建材产品生产许可证联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1989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