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8:41:52   浏览:91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税函〔2012〕4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49号),进一步做好出口退税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今年1月至7月,各地税务机关共办理出口退税5946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同期外贸出口增幅。但当前外贸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各地税务机关要遵照国务院“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的促进作用,有效缓解出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各地税务机关受理出口企业出口退(免)税申报后,在按照现行出口退税有关规定认真审核的基础上,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及时办理出口退税。
  (二)各地税务机关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出口货物税收函调的回函工作务必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回函内容应明确无歧义。
  (三)各地税务机关要加快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数据库升级工作,确保出口退税电子化审核工作顺利开展。
  二、认真落实好近期发布的各项出口退税政策和管理规定
  近期发布的财税〔2012〕39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24号和国税函〔2010〕89号等文件,对出口退税政策及管理规定进行了梳理和完善,扩大了出口退(免)税企业、货物和贸易方式的范围,将部分出口货物由征税改为免税,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零税率应税服务实行免抵退税,制定了启运港和融资租赁出口货物预先退税政策,简化了出口退(免)税申报凭证,延长了申报出口退(免)税期限,优化了出口退(免)税流程。各地税务机关要采取有效的方式积极向出口企业做好宣传、辅导工作,认真落实好有利于企业出口的各项政策和管理规定。
  三、积极做好各项出口退税服务工作
  (一)各地税务机关要加强与商务主管部门、海关、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各出口退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完善出口退税信息共享机制。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各类相关信息的传递方式,缩短退税相关信息的传输时间和税款退付的在途时间。
  (二)各地税务机关要继续做好出口退税业务提醒服务,及时将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生成的出口退税业务提醒信息通知出口企业,方便企业及时掌握本企业出口退(免)税申报、审核、退库进度及申报退(免)税期限即将到期等情况,使企业一方面能根据退税情况统筹安排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能根据税务机关管理要求及时收回有关单证申报退(免)税,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逐步健全出口退税内控外防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行为
  各地税务机关要充分认识到,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行为是支持守法企业健康发展,构建竞争公平、秩序规范的出口退税管理环境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各地税务机关在落实各项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要继续做好防范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
  (一)各地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税务总局岗位监督制约制度,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口退税审核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核办理出口退税,对不符合政策和管理规定的一律不得办理出口退税。各地税务机关有关出口退税政策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上报税务总局。
  (二)各地税务机关要加强出口退税预警和评估工作,发现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的,要及时转相关部门处理,并按照《出口退税审核关注信息管理办法》上报有关情况。
  (三)各地税务机关要加强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的应用管理,做好数据备份工作,确保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数据安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二年九月十七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州市城市管理监察队暂行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城市管理监察队暂行规定
广州市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保障和监督城市管理监察队伍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城市建设管理”主要是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筑管理、城市土地管理、城市房地产管理、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人防设施等方面的行政管理。
上述所列本市行政管理的主管部门,以下称专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条 广州市城市管理监察队(以下简称城监队)是在市、区、县人民政府领导下,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具体负责监督、查处违反城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行政执法队伍。
城监队归口城乡建设部门管理。
第四条 城监队按市、区、县设立。市设城市管理监察大队(以下简称城监大队),下设若干直属专业中队,区、县设城市管理监察中队(以下简称城监中队),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街(镇)可设城市管理监察分队(以下简称城监分队)。
第五条 城监队在执法活动中,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管理,与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保障正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法规、规章。
第六条 城监队依法行使公务适用本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干预、阻挠。城监队员执法应当忠于职守,严守纪律,对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违法乱纪者,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章 职责与权限
第七条 城监大队的职责包括: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民政府对城市建设监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规章;
(二)对城监中队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业务上进行领导;接受对城监中队的投诉以及受理城监中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办理的行政案件和本市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



(三)管理专业中队;
(四)负责城监中队之间和专业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并可以根据主管部门的决定抽调下一级城监队伍集中执行任务;
(五)复议不服城监中队直接作出处罚的行政案件;
(六)负责组织城监队员进行业务培训;
(七)接受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八条 城监中队的职责主要包括:
(一)根据分工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工作,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
(二)业务上接受城监大队领导和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三)执行城监大队统一的队务规定和交办的任务;
(四)接受区、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九条 城监队执行公务的主要权限是:
(一)依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行为;
(二)依法查处违反土地行政管理的行为;
(三)依法查处违反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行为;
(四)依法查处违反市政设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五)依法查处违反公用事业行政管理的行为;
(六)依法查处违反园林绿化、风景区(点)行政管理的行为;
(七)依法查处违反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的行为;
(八)依法查处违反城市人防设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九)依法查处违反建筑行政管理的行为;
(十)依法查处违反城市环境噪声、防治烟尘污染管理的行为;
(十一)根据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节日或发生重大事件期间,协助公安部门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十二)经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城监队可以接受其它行业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查处委托范围内的行政法案件。
第十条 城监队在查处违法行为时,有权要求被检查人出示有关证明;有权查阅和收集与被检查人违法行为有关的文件、资料和其他方面的证据。对拒绝城监队依法执行公务的,城监队可责令违法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经制止仍进行违法行为的,可以依照本规定的程序强制扣押其
违法使用的工具、设备或没收其用于违法使用的建筑安装材料等,必要时可强制恢复原状。实行强制恢复原状时,应通知当地公安部门派员参加。
第十一条 城监队依法执行公务时,允许佩带必要的防卫器械,并依照有关规定使用,但使用不当的,应承担法律后果。
对用暴力阻碍城监队依法执行公务的,可送交公安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由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定性处罚,城监队具体负责立案、调查、执行。
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规定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由城监队直接定性处罚。

第三章 办案程序
第十三条 违反城市建设管理的行政违法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城监中队管辖。特殊原因需由城监大队直接管辖的除外。
第十四条 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城监大队指定管辖。
第十五条 城监队依据本规定受理的行政案件,经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必须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认为没有违法事实或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不予立案,但应将不立案原因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十六条 城监队员在执勤中检查发现的情节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且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的,可以现场直接处罚,但须记录在案。
第十七条 城监队受理案件的主要来源:
(一)城监队执勤中发现的违章案件;
(二)知情人向城监队检举、揭发的案件;
(三)受害人向城监队控告的案件;
(四)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
(五)有关部门根据管辖规定移送的案件。
第十八条 控告、检举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控告、检举的城监队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控告人、检举人签名或者盖章。城监队员对控告、检举人应当保密。
对于不需要立案的控告或举报,应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不予立案的原因书面通知控告人。
第十九条 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实行专人审理、集体讨论、队长决定的制度。承办人员应当填写受案请示报告表,说明案件来源及受案时间、发案时间、地点、当事人违法事实、证据材料和立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
第二十条 凡已立案的案件,城监队应将立案情况在五日内抄送同级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同级未设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抄送上一级专业行政主管部门。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不应立案的,应及时通知纠正。
第二十一条 对已批准立案调查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在三十天内调查终结,因案情复杂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六十天。
第二十二条 承办人员在调查前应制定调查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需要查清的违法事实;
(二)调查方法、步骤、时间、要求;
(三)调查线索;
(四)可能需要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
(五)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承办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迅速地搜集能够证明当事人违法事实的各种证据。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
承办人员在调查中如涉及国家机密的证据,应当保密。
第二十四条 询问当事人,承办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询问当事人可以在其单位进行,也可以填发“询问通知书”,通知其到指定地点进行询问。
询问证人应当分别进行。
第二十五条 询问当事人应制作询问笔录,必要时也可以让当事人亲笔书写。询问笔录应交给当事人核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笔录有遗漏或差错,允许当事人补充或改正。当事人在承认笔录无误后,应签名或盖章。
参加询问的承办人员应在笔录上签名。
第二十六条 承办人员因案件需要对有关的场所、物品进行勘验的,应经中队长以上的行政领导批准,并填发“勘验通知书”,必要时城监队可指派或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在承办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聘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应填发“聘请书”。
勘验应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员、承办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第二十七条 在勘验或检查中发现可以证明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有关物证或书证,应当扣押、收缴,对于不能扣押、收缴的物证,应当拍照,存入正卷,并说明来源。扣押、收缴的物证和书证,应当会同在场的见证人或被扣押、收缴物品的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扣押清单一式三份,
由承办人员、见证人或持有人签名或盖章后,一份交持有人,一份存入正卷,一份交保管人。
第二十八条 承办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承办人员的回避应当由中队长或中队长以上的行政领导决定。在未作出决定前,承办人员仍对案件进行调查。
第二十九条 调查终结的案件应制作“调查终结报告书”。终结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件概况、案情分析、调查经过、处理意见等。
第三十条 调查终结后,认为需要追究其行政违法责任时,如属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定性处理的应制作“行政处罚意见书”报送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如属城监队直接定性处罚的,应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意见书和决定书主要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和证据、处罚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第三十一条 专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城监队移送的“行政处罚意见书”后,经审核,应当在三十天内作出如下决定:
(一)认为事清实楚,证据充分的,应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主要内容包括:案件来源、理由、法律根据等事项。
(二)认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制作“退查决定书”,退查决定书主要内容包括:案件来源、退查的理由、根据及决定事项。
(三)认为不符合立案规定的,应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并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
第三十二条 调查终结后认为不应追究其行政违法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经中队长批准,填写“撤销案件决定书”,同时抄送或报送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
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撤销不当的,有权决定重新组织调查并提出调查提纲,通知城监队继续调查。
第三十三条 城监队执行公务以中队、大队为行政执罚单位,并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和市区分工原则对城市建设管理进行监督执法,独立承担其直接处罚产生的法律后果。



行政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城监队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应穿着统一制式服装,佩戴统一标志;查处违法行为时,应主动向被检查者出示证件。
第三十五条 城监队在执勤中发现情节轻微,不需立案查处的违章行为进行现场执法的,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现场执法应当由城监队员三人以上组成;
(二)向违法者说明其违法事实和证据及处以罚款的依据、数额;
(三)告知被处罚人不服处罚的复议程序;
(四)罚款单交被处罚人;
(五)填写“现场处罚记录”,由被处罚人和执法队员分别签名。
现场处罚记录主要内容包括:被处罚人姓名、工作单位、违法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处罚依据、数额等。

第四章 复 议
第三十六条 不予立案的控告案件的控告人,如不服城监队的决定,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可向原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议。
驳回申请回避要求的当事人,不服城监队的决定,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原决定机关提出复议一次。
第三十七条 行政处罚决定由专业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当事人对其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议。
行政处罚决定由城监中队作出的,当事人对其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向城监大队提出复议。
行政处罚决定由城监大队作出的,当事人对其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向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
城监队以委托机关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的,当事人对其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向该委托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议。
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复议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城监大队和本市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县城监中队和县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工作分工和实施细则或办理委托协议,并按隶属关系分别报市、县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执行,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备案。
第三十九条 专业中队与市区中队的分工以及城市管理监察队的队务规定和强制恢复原状的程序,由城监大队制定报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执行,并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备案。
第四十条 本规定的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送达前或送达在途时间。
第四十一条 送达的文书,应当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署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邮寄送达,以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受送达人拒绝接受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证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文书留置在受送达人的住处或者收发部门,即视为送达。
第四十二条 城监队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证据材料,应及时整理,按时间顺序分类立卷归档。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广州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执行任务的通告》同时废止。本规定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符的,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1992年1月8日

科技部关于印发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


科技部关于印发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高【2012】9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推进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科技部组织编制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落实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2日






附件:

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导航与位置服务是指基于导航定位、移动通信、数字地图等技术,建立人、事、物、地在统一时空基准下的位置与时间标签及其关联,为政府、企业、行业及公众用户提供随时获知所关注目标的位置及位置关联信息的服务。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卫星导航系统是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以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对于提升公众生活质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与产业化,增强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相关要求,特制定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 “十二五”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卫星导航是提供用户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主要手段。目前,世界大国竞相发展各自的卫星导航及增强服务系统,保障其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优势和竞争力。位置相关信息是位置服务的基础要素,正成为各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力争的战略资源。通过科技专项实施,建立面向行业和公众的位置信息服务系统,形成自主可控的位置服务能力,可有力推动我国北斗应用产业化进程,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国际上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发展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近年来持续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势头,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由于其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普适,应用与服务的大众化、全球化特征,以及与通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良好的互补性、融合性等优势,对带动农业、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电子制造业、移动通信业等多个产业升级改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的核心技术尚不完备,制约了该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定位方面,不能满足室内外高精度、全覆盖需求;在地图方面,缺少室内地图,位置信息迭加协议不统一,内容信息不足;在服务方面,不能满足海量用户智能化、个性化位置服务需求。通过科技专项的实施,打造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培养人才队伍等,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打造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的必由之路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由定位信号提供商、地图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位置信息集成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终端制造商和各类用户组成。其中,位置信息集成商将定位信息、地图信息和位置关联信息进行综合集成处理,形成由全信息构成的全息导航地图,由位置服务提供商发布给各类用户,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通过实施导航与位置服务专项可以从顶层牵引上述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各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的必须途径。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发展重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紧密围绕建立自主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和产业的战略需求,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带动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市场机制下的优化组织模式,加快推进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支撑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及应用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创新引领、跨越发展。创新技术研发、系统建设和应用发展的模式,超前部署创新技术和应用,加快推动新技术新应用产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和水平,稳步推进国家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建设,促进自主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
统筹部署、协调发展。加强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研发、系统建设、应用创新、产业推广等各环节的协同,统筹北斗系统建设和国家科技计划资源,加强芯片、终端、地图、应用等全产业链部署,努力攻克关键技术和产品,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和质量,逐步建立和完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政策措施、产业化环境、标准规范、测试认证等支撑体系,促进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与北斗系统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服务民生、深化应用。以人为本,切实贯彻科技便民、科技惠民的根本宗旨,大力推进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创新,促进业务模式创新和信息服务创新,不断深化行业应用,提升北斗系统应用能力和服务水平。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建立和完善自主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和授时体系,着力解决位置服务所需地图的国产化和精细化问题,逐步依托自主技术建设安全可控的导航定位与授时基础设施。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面向培育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和构建国家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的重大需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协同攻关,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研发自主的核心系统,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拓宽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领域;促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完善自主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形成自主可控的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具体目标
(1)突破三大核心技术:泛在精确定位,全息导航地图,智能位置服务;
(2)开展三类应用示范:研制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系统,开展公众、行业及区域应用示范,为政府、企业、公众用户随时提供所需内容丰富的位置信息服务;
(3)构建一个体系框架:面向未来导航与位置服务需求,构建国家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框架,开展技术实验和验证;
(4)建立三个创新平台:实施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创新工程,建立人才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 属性
科技 1. 完成一批关键技术、设备和系统 约束性
2. 为国家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 申请300项专利
经济 4. 直接形成1000亿以上的规模产业 预期性
社会 5. 初步建立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约束性
6. 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
7. 形成10个左右的示范和试验应用
四、重点任务
(一)基础理论与共性支撑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组合导航技术、天地一体的定位导航与授时融合理论体系、新型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高稳定度星载原子钟、全球空间大地测量基准动态维持及服务、国家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研究及验证等。
(二)关键技术突破
重点解决制约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所需的瓶颈技术问题,突破以北斗为核心的多系统兼容互用、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Cooperative Real-time Precise Positioning, CRP)、全息导航地图获取融合与更新、位置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性能组合导航、位置服务系统及终端性能的测试监测与评估等关键技术。
(三)系统平台研发
集成泛在精确定位、全息导航地图、智能位置服务等成果,研制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构建导航与位置服务网。研究导航与位置服务终端入网标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的迭加协议、位置服务的信息安全等关键问题,建立导航与位置服务网络和运营管理示范系统与平台,逐步形成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综合体系,促进导航与位置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
(四)典型应用示范
重点开展在我国交通、国土、农业、林业等行业位置服务应用示范,公众出行、社会网络、旅游娱乐等公众位置服务应用示范,智能搜救、灾害救援等区域位置服务应用示范。
(五)人才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位置服务与卫星导航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形成多个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产业贡献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引导社会资源尤其是民营资本参与,建立若干产业化基地,开展国际导航科技合作和以北斗为主的导航技术培训活动,强化北斗系统在区域和全球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提升我国在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自主创新机制
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国家科技引导投入,统筹多渠道资源,多种资助模式相结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部门联合、军民结合、科技计划与北斗系统建设的协同攻关,持续推动以北斗应用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二)加强产业化环境建设
调动相关行业、部门、地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作用,调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学科技园等资源,优化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结构,完善产业政策和产业链条,推动国家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创新发展。
(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建立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促进多模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合作与应用,提高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