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6 19:42:08   浏览:984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国函〔200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环保总局、统计局:
  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关于申请批准〈“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请示》(环发〔2006〕90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二、“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计划》确定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省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均不得突破。
  三、各省(区、市)要将《计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要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程措施和资金,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加强执法监督,加大对各种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同时,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确保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四、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对《计划》执行的指导、支持和监督。环保总局、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要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省(区、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会同监察部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和考核,向国务院报告。

  附件:《“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国务院
                             二○○六年八月五日



  附件:

“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制订本计划。
  二、“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排放基数按2005年环境统计结果确定。计划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具体是:化学需氧量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二氧化硫由2549万吨减少到2294万吨。在国家确定的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海域专项规划中,还要控制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在各专项规划中下达,由相关地区分别执行,国家统一考核。鼓励各地根据各自的环境状况,增加本地区必须严格控制的污染物,纳入本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原则是:在确保实现全国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排放基数、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以及各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区别对待。
  四、“十一五”期间,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加快和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加快和强化现役及新建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与运行监管。同时,要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严格监督执法,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新、扩、改建项目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在电力、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纺织印染和食品酿造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降耗减污。
  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是依照《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各地要相应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制定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市(地)、县,落实到排污单位,严格执行。在总结“九五”、“十五”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经验基础上,制订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项目和资金,严格执法,强化对各种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确保实现计划目标。
  六、从2006年开始,环保总局、统计局和发展改革委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地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年度检查和考核;2008年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10年进行期末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十一五”期间全国化学需氧量
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表

                                 单位:万吨

省 份
2005年排放量
2010年控制量
2010年比2005年(%)

北 京
11.6
9.9
-14.7

天 津
14.6
13.2
-9.6

河 北
66.1
56.1
-15.1

山 西
38.7
33.6
-13.2

内蒙古
29.7
27.7
-6.7

辽 宁
64.4
56.1
-12.9

其中:大连
6.01
5.05
-16.0

吉 林
40.7
36.5
-10.3

黑龙江
50.4
45.2
-10.3

上 海
30.4
25.9
-14.8

江 苏
96.6
82.0
-15.1

浙 江
59.5
50.5
-15.1

其中:宁波
5.22
4.44
-14.9

安 徽
44.4
41.5
-6.5

福 建
39.4
37.5
-4.8

其中:厦门
5.56
4.94
-11.2

江 西
45.7
43.4
-5.0

山 东
77.0
65.5
-14.9

其中:青岛
5.79
4.75
-18.0

河 南
72.1
64.3
-10.8

湖 北
61.6
58.5
-5.0

湖 南
89.5
80.5
-10.1

广 东
105.8
89.9
-15.0

其中:深圳
5.59
4.47
-20.0

广 西
107.0
94.0
-12.1

海 南
9.5
9.5
0

重 庆
26.9
23.9
-11.2

四 川
78.3
74.4
-5.0

贵 州
22.6
21.0
-7.1

云 南
28.5
27.1
-4.9

西 藏
1.4
1.4
0

陕 西
35.0
31.5
-10.0

甘 肃
18.2
16.8
-7.7

青 海
7.2
7.2
0

宁 夏
14.3
12.2
-14.7

新 疆
27.1
27.1
0

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43
1.43
0

总 计
1414.2
1263.9
-10.6

备注:
  1.全国化学需氧量削减10%的总量控制目标为1272.8万吨,实际分配给各省1263.9万吨,国家预留8.9万吨,用于化学需氧量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不包括兵团所属各地生活来源及农八师(石河子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十一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
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表

                                  单位:万吨

省 份 2005年排放量 2010年 2010年比2005年(%)

控制量 其中:电力
北 京 19.1 15.2 5.0 -20.4

天 津 26.5 24.0 13.1 -9.4

河 北 149.6 127.1 48.1 -15.0

山 西 151.6 130.4 59.3 -14.0

内蒙古 145.6 140.0 68.7 -3.8

辽 宁 119.7 105.3 37.2 -12.0

其中:大连 11.89 10.11 3.54 -15.0

吉 林 38.2 36.4 18.2 -4.7

黑龙江 50.8 49.8 33.3 -2.0

上 海 51.3 38.0 13.4 -25.9

江 苏 137.3 112.6 55.0 -18.0

浙 江 86.0 73.1 41.9 -15.0

其中:宁波 21.33 11.12 7.78 -47.9

安 徽 57.1 54.8 35.7 -4.0

福 建 46.1
42.4 17.3 -8.0

其中:厦门 6.77 4.93 2.17 -27.2

江 西 61.3 57.0 19.9 -7.0

山 东 200.3 160.2 75.7 -20.0

其中:青岛 15.54 11.45 4.86 -26.3

河 南 162.5 139.7 73.8 -14.0

湖 北 71.7 66.1 31.0 -7.8

湖 南 91.9 83.6 19.6 -9.0

广 东 129.4 110.0 55.4 -15.0

其中:深圳 4.35 3.48 2.78 -20.0

广 西 102.3 92.2 21.0 -9.9

海 南 2.2 2.2 1.6 0

重 庆 83.7 73.7 17.6 -11.9

四 川 129.9 114.4 39.5 -11.9

贵 州 135.8 115.4 35.8 -15.0

云 南 52.2 50.1 25.3 -4.0

西 藏 0.2 0.2 0.1 0

陕 西 92.2 81.1 31.2 -12.0

甘 肃 56.3 56.3 19.0 0

青 海 12.4 12.4 6.2 0

宁 夏 34.3 31.1 16.2 -9.3

新 疆 51.9 51.9 16.6 0

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66 1.66 0.66 0

合 计 2549.4 2246.7 951.7 -11.9

备注:
  1.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0%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294.4万吨,实际分配给各省2246.7万吨,国家预留47.7万吨,用于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分配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包括兵团所属各地生活来源及农八师(石河子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09年第一次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会议纪要》的函

环境保护部


关于印发《2009年第一次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会议纪要》的函

国核安函〔2009〕26号


各有关单位:

  2009年2月27-28日,我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09年第一次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委员会议,审议了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江西彭泽等三个内陆核电厂厂址选择阶段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评结论,讨论了《核电规划厂址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有关问题,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按有关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附件:2009年第一次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会议纪要

                      二○○九年三月二十日

  主题词:环保 核安全 专家委员会 纪要 函

  抄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局),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上海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中核集团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集团咸宁核电有限公司,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附件:

  2009年第一次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会议纪要

  2009年2月27日至3月1日,2009年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第一次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家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湖南桃花江核电厂一、二号机组选址阶段文件(《湖南桃花江核电厂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和《湖南桃花江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的审评结论,审议了湖北咸宁核电厂一、二号机组选址阶段文件(《咸宁核电厂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和《咸宁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的审评结论和江西彭泽核电厂一、二号机组选址阶段文件(《江西彭泽核电厂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和《江西彭泽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的审评结论,研讨了有关核电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专家委员会27名委员,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湖南省环保局、湖北省环保局、江西省环保局、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环境保护部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环境保护部上海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环境保护部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湖北咸宁核电有限公司、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及清华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名单见附)。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湖南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湖北咸宁核电有限公司、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及清华大学分别就湖南桃花江核电厂一、二号机组选址阶段文件,湖北咸宁核电厂一、二号机组选址阶段文件,江西彭泽核电厂一、二号机组选址阶段文件的审评,核电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有关情况进行了汇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就具体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会议纪要如下:

  一、关于三个内陆核电厂址两评报告审评

  (一)国家核安全局关于《湖南桃花江核电厂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和《湖南桃花江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咸宁核电厂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和《咸宁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以及《江西彭泽核电厂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和《江西彭泽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的总体审评结论是合适的。

  (二)建议如下:

  1.鉴于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核电厂厂址的小风和静风频率均较高,目前对该条件下的大气弥散特征尚不明确,建议上述业主单位针对本厂址区域的小风和静风条件下的扩散模式作进一步研究,对相关评价结果进行复核。

  2.关于内陆核电厂厂址的非居住区边界:

  (1)鉴于内陆核电厂厂址大气扩散条件的复杂性,待最终的气象模型和机型确定后,申请者应对非居住区大小重新进行评定。

  (2)建议国家核安全局组织内陆核电厂申请单位对非居住区边界计算过程中采用的事故源项、照射途径以及大气弥散因子等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

  3.由于内陆厂址的受纳水体为河流(或湖泊、水库),对公众照射途径比近岸海域更多、更敏感(如饮水、灌溉、汇水区域内的沉降物汇入到受纳水体),建议各业主单位就进入受纳水体的源项、流出物的累积效应、受纳水体的扩散特征和流出物通过液态途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核电厂的设计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考虑液体废物排放的最小化。

  针对内陆核电厂环境特点,加强事故情况下放射性废液排放源项及防范措施的研究。

  4.建议进一步分析冷却塔对周围环境及放射性气载流出物输送的影响。

  5.鉴于内陆厂址人口密度较大、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等特点,建议业主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早考虑应急计划的相关事项。

  6.建议针对内陆厂址条件进一步提高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的技术水平,尽量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

  7.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尽早落实区域性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的建设。

  二、关于核电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在我国核电加快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开展核电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进一步规范我国核电选址工作,保证我国核电的有序和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核与辐射安全、环境保护和区域规划等方面的选址要求,指标范畴和设置层次较为合理,所提出的厂址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可行,能够满足本项目评价任务的要求。

  (三)建议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指标体系,例如课题名称、受纳水体功能划分等问题。 

  附:2009年第一次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会议与会人员名单
  http://www.mep.gov.cn/info/bgw/haqh/200903/t20090326_135740.htm

上海市粮食局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上海市粮食局


上海市粮食局行政复议实施办法

沪粮政法[2004]71号


  第一条  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本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结合本市粮食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上海市粮食局(以下简称市粮食局)依据《行政复议法》及本办法的规定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市粮食局法制工作机构(政策法规处)具体办理市粮食局的行政复议事项,并履行《行政复议法》第三条规定的职责。
  第三条  对本市区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市粮食局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该区县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第四条  当事人以书面方式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正本一份,并按照被申请人的数目提交副本。复议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及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职业、住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
  (三)申请复议的具体要求;
  (四)主要事实和理由(包括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
  (五)提出行政复议的时间。
  第五条 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应当符合《行政复议法》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六条 申请人向市粮食局申请复议的,向市粮食局法制工作机构(政策法规处)办理申请手续。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申请书上注明收到日期。
  第七条 市粮食局法制工作机构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按照《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并依法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除依法决定不予受理或告知申请人应当向其他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的外,行政复议申请自市粮食局法制工作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八条 市粮食局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书面答复应当加盖被申请人公章。
  第九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符合《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市粮食局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第十条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符合《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可以停止执行。
  第十一条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十二条 市粮食局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市粮食局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第十三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写明具体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等。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粮食局负责解释,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